2025年01月19日
微信

深思| 怎样才能“看见”天国?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2年07月07日 08:57 |
播放

尼哥底母和耶稣的对话很有名:有一个法利赛人,名叫尼哥底母,是犹太人的官。这人夜里来见耶稣,说:“拉比,我们知道你是由 神那里来作师傅的;因为你所行的神迹,若没有 神同在,无人能行。”耶稣回答说:“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,人若不重生,就不能见 神的国。”尼哥底母说:“人已经老了,如何能重生呢?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?”随后,耶稣的回答非常经典。

在这段对话中,我们很多时候就像尼哥底母一样,在对耶稣的理解上,一直存在着一个错位。造成这个错位的最大原因,是我们无法超越我们自己的传统思维和传统文化造成的世界观。

在犹太人传统的文化里,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在神迹之后。上帝地对摩西讲话,让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,是先有荆棘燃烧;约拿是有了被大鱼吞到肚子几天后又吐出来;约伯是一系列毫无征兆的灾难降临。因此,在犹太人眼里,一个重要的东西,尤其是上帝的应许一定不会无缘无故或者以一种寻常的方式出现,他一定以一种神迹的方式出现。

尼哥底母说“你所行的神迹,若没有 神同在,无人能行。”这是对耶稣的判断。耶稣为什么是耶稣,因为他行了神迹,这些神迹的背后是上帝。因此,尼哥底母对耶稣的认知是在神迹之后。这就像我们对耶稣的认知一样,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耶稣是神,他行了很多神迹,最大的神迹就是死而复活。那么如果没有这些神迹,耶稣还是耶稣吗,还是那位拯救我们,能带来天国信息的耶稣吗?如果没有这些神迹,耶稣说的天国信息还值得我们相信吗?恐怕我们内心深处要打一个折扣了。

因此,对天国的看见,我们很多时候,总是以眼睛看见。

在圣经中,摩西用眼睛“看见了”荆棘燃烧,出埃及的犹太人,用眼睛“看见了”吗哪,约伯用眼睛“看见了”上帝给他的恩典,让他苦难之后得到更多的财富。犹太人的观念是用眼睛看到的才能相信。如果只局限在眼睛的“看见上”,就会错过更多的东西。当然,眼睛看到的是我们相信的基础,没有眼睛看到,我们的信便是盲信,但是如果局限在眼见之上,那么我的信就是不完全的信。

耶稣接着说“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,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;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”,这里耶稣说的“我们”显然是不包括尼哥底母的,因为尼哥底母只相信眼睛看到的。那么耶稣所说的“见”,显然还包括心灵的看见。

接着耶稣举了例子,“风随着意思吹,你听见风的响声,却不晓得从哪里来,往哪里去”,我们都感受到风,也都看到过大树被风吹动,但是我们却不曾见过风的样子。显然,我们的眼睛看不到风,只能感受到风。上帝创造了世界,但是我们同样只能看到世界,却看不到上帝,我们也同样看不到圣灵。

我们见过很多的圆,我们用圆规也能划出最好看的圆,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眼睛看见的圆都不是最完美的。虽然我们不能划出一个绝对完美的圆,但是我们相信那个绝对圆的存在。这正如毕达哥拉斯的数论一样,我们见过五个苹果,五个人,但是从来没有见过“五”这个数字本身。

正如绝对的圆和纯粹的“五”本身,需要我们的理性才能看到,因为他们不存在于经验世界,而只存在于逻辑范畴世界中。但是并不能因为我们不曾看到就说他们不存在。实际上,按照柏拉图的理念论,现实世界的存在就是因为这些绝对的“理念”。

正如我们看不到上帝,只能看到上帝创造的世界,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上帝的存在。然而有许多人就否认上帝的存在,因为他们没有“看见”。

这里耶稣对尼哥底母说的重生,也就是这种心灵的看见。

天国的到来,在犹太人眼里必然是在神迹之后,是一个发生在经验历史之内的外在的事件,是在一连串不寻常的事件提醒之后到来的新天新地。然而,耶稣告诉他,天国其实在我们心里,他不是一个物质的国度,而是一个全新的秩序。这个秩序,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,“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,天国是努力进入的,努力的人就得着了。我们应该努力建造这种秩序,努力让这种秩序变成现成的制度。

因此,我们不仅要在眼睛上看到这个旧世界,也要在心灵上改造一个新世界,这个新世界就是天国。如果我们仅限于我们的肉眼可见,那么我就会把天国看成是一种未来的事,比如有很多人认为天国是几千年之后,或者死后的世界,有人甚至提出了大灾难之后,或者大审判之后。这其实就像尼哥底母一样,把天国看成一个现成的物质国度。

天国已经随着耶稣的到来而到来,施洗约翰说“天国近了,你们应当悔改!”从那时候,耶稣就传起道来,说:“天国近了,你们应当悔改!”天国近了,因此天国不是在遥远的将来,而是近在每个人的心灵里面。这是一种新的秩序,我们只有在心灵里建立了新的秩序,世界才能改变旧的秩序。

因此,信仰需要我们的眼睛,也需要我们的心灵。这样我们才能“看见”上帝丰富的恩典!
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